第二百三十四章 神秘教主(1/1)

石景熠这半年的时间,一直被鬼仙娘娘操控在手里。

吃过赤珠丸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,他担心自己一旦不听话,鬼仙娘娘会去杀了父王或者阿紫。

他只能先稳住鬼仙娘娘,劝她不要轻举妄动。说服她配合着成王的行动,待到时机成熟,自己再助她直接摘取胜利的果实。

成王那边布局多年,准备充分,照计划大举出兵,再加上不少州县都安插了奸细,暗中被策反的州府官员不在少数,他们顺利占领大半天齐国土之后,朝廷才反应迟缓地派出增兵。

成王手中兵力,实际上多半都在成王与萧凌峰手中,石景熠掌握的不足三分之一。

夜北与石景熠联络的时候,石景熠找机会暗示了自己被鬼仙娘娘控制,夜北虽不清楚过程,但明白了石景熠的意思,背地里将兵力转移。

兵符需要配合将令,鬼仙娘娘就算是拿到了,她手下没有听令的将军,也不过是废铁一块。

当朝廷查出来造反的主帅是成王的时候,成王早已经拿下半璧江山了,兵强马壮,粮草充足,与朝廷的兵马多次交锋都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。

成王感觉胜券在握,朝廷那边几日既然已经查出他来了,他索性公开身份,自己也是正统皇家血脉,并不是什么作乱反贼。还能顺便煽动一波百姓,拉拢一下民心。

平民百姓什么反应没那么重要,黄龙教的教徒得知神秘的教主竟然是成王,那真是更加崇拜了。

按照教里的洗脑说法就是,成王本来就是皇帝命格,被当年的七皇子用了邪法夺取皇位,成王下到民间历劫,创立了黄龙教教化众生。

而今劫数已满,成王该当重回龙位,造福天下苍生。

这些话让黄龙教的教众是深信不疑,本来这黄龙教造反以后,有部分教众觉得就是信个教得个永生,怎么还去造反了,怕掉脑袋没有追随。

成王公开身份以后,这些教众觉得原来教主就是龙子龙孙,那这反造得可就名正言顺了。

教主既然是来历劫,攻占京城重回皇位自然十拿九稳,到时候自己也算是从龙有功。信这个教永不永生是后话,荣华富贵以后是少不了,于是这个心态下呼啦啦地又回来一拨追随者。

但是随后传出立了太子的消息,这个不止百姓们吃惊,成王也是大吃一惊。

说法上是皇上早年与民间女子生过一子,现在迎回宫中。

但是成王直觉,这个孩子八成就是鬼仙娘娘的。若是鬼仙娘娘也想到………

他想派萧凌峰去石景熠身边看看,结果夜北传信,说少主那边已经蒙混过去,要成王自身注意安全,鬼仙娘娘随时都可能过来杀了他。

成王实际上是被迫提前公开身份,朝廷比他预计的追查到自己身份要快了许多。

他原计划是等到鬼仙娘娘手里的最后一颗棋子用尽,再把手下的高手集齐,骗出来合力把鬼仙娘娘杀掉。

没想到事出有变,还没等他行动,鬼仙娘娘反过来倒是想杀他。

也好,成王命那些高手同萧凌峰随时埋伏在他身边左右,等到鬼仙娘娘自投罗网。

她手下的棋子虽然还未用尽,但已经十之八九都派上了用场,粮草物资方面,柳州阳风馆已经被朝廷发现并捣毁了,鬼仙娘娘身上的可利用之处,便只剩她自身的一身邪门武功了。

就看景熠那边能不能继续蒙骗过去了。

若是顺利,这个鬼仙娘娘便可用尽最后一点价值。

若是不顺利她想反过来杀掉自己也没有那么容易。

只是不知道景熠到时候是否安全。

石景熠虽然不是成王独子,但却是原成王妃所出,成王最是钟爱,是成王成就大业以后的第一人选。

而另两个孩子,即是张光宗与张耀祖。

此事他原不待这两个孩子卷入进来,他们在小县城里长大,一直同他们的母亲一样不知父亲的身份。

他原来没有把握的时候,就想过若是事败还能保住这两个孩子,也算自己有个后。因此给这俩孩子起名都没费什么心思,光宗耀祖大土大俗,尽力贴合没什么文化的财主家做派。

这两个孩子起事的时候不必知情,事成之后当个闲散王爷即可。

但因为当时收集粮饷自是多多益善,他自己的儿女亲家,同县的首富李员外拉拢进了黄龙教。

李员外虽然不知神秘教主就是他,银子倒是在他的鼓动之下没少掏,在黄龙教里也升了个官职,做了香主。

两方都皆大欢喜。

成王尝到了甜头,给老二张耀祖选亲事的时候也着意挑选能借得上力的。

当时县里有两户人家进入了他的眼帘,一家是开木具商行的,一家是开铁匠铺子的。

这两家都是外地有连锁店的,论起财力,开木器行的比开铁匠铺子的有实力。

但成王还是选了开铁匠铺子的。

原因只有一个,成王需要大批量的兵器,采买也好打造也好,若是自己手里可以掌控铁匠铺子,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。

原计划是等亲事成了,生米做成熟饭再做图谋来着,可是当时有一批兵器急着要用,就想着早晚都要合作,让他们先赶工一批,这批银子照付,还算是照顾亲家生意。

没想到这个铁匠财主是个胆小怕事的,不但吓得面如土色拒绝了,隔了几日,还过来谈要与自家退亲。

成王当时杀心顿起,面上却未露声色,先把铁匠财主哄了回去。

当天晚上就派人讲他们家银钱细软洗劫一空灭了门。

如此,二儿子的婚事就算拉倒了。

他经过一番思考以后,觉得大儿子的岳家既然已经下了水,大儿子就择不出去了。

二儿子还要参加武举,他也由着去了。但是他想办法,把二儿子所有的文书籍贯给换了邻县的。

又嘱咐儿子和伴当出去只报州名即可,县名县里面文书一时疏忽填错了,出去瞎说容易连累人家。

这理由虽然蹩脚,但是骗张耀祖是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