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章 宦海沉浮,心静如水(1/2)

“叔父,愿闻其详。”荀攸好奇的望向荀彧。

荀彧则是一缕胡须款款讲道。“这些年,在朝廷任‘守宫令’,曹操的名声可谓是如雷贯耳。”

“谁不知道,他年轻时是个愣头青,仗着父亲曹嵩的庇护不畏权贵,四处惹事,若是仅仅惹那些豪强、士绅倒也罢了,偏偏,先帝卖官鬻爵,他也要参上一脚!”

这…

荀攸眼珠子一转,似乎,这也与那《孙子兵法》的注释没关系,与十五岁孩童领会《孙子兵法》更无关系。

正直疑惑,荀彧的话接着传出。

“正是因为曹操任议郎时上书先帝,怒责其卖官鬻爵,惨遭天子怒斥,才有了心灰意冷,罢官回乡,十年如一日的苦学兵法。”

“也多亏了曹嵩身居高位,做过经学院的博士,又是大司农,请了三十多个刀笔吏临摹古籍,愣是弄好了兵书三十多卷,运往谯沛让曹操品读。”

“宦海沉浮,心静如水…纵然这样,曹操也用了足足十年在谯沛隐居研究历史和兵法,这才为《孙子兵法》做释,写心得,集结成《兵法接要》,又名《孙武十三篇》…”

“叔父曾有幸看到过他的注释,不单有战争法则,还有做人方法——知进退,识成败,知荣辱!不可谓不精辟…”

噢…听到这儿。

荀攸恍然大悟。“叔父的意思侄儿懂了,曹操历经宦海沉浮,十年心静如水才能对这《孙子兵法》有所感悟,这谯沛军营区区一个十五岁的少年,指导他的不过是才女蔡琰,纵然是打娘胎里读兵书,怕也绝不会做到对《孙子兵法》的谙熟于心!”

“卫老此番让我等去考验,倒是多此一举了…”

闻言,荀彧又是一缕胡须,侄儿荀攸能全盘体会他的意思,倒是省了进一步的解析。

只是…还有一层。

《孙子兵法》博大精深,纵然是注译的曹操,若非经历过黄巾起义,经受过“战神”皇埔嵩的指点,怕也不敢说是谙熟于胸,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又怎么可能做到如此地步呢!

“叔父,既去军营,咱们且试他一试,这少年固然不能理解,可或许也是个可造之材,当今天下大势,人才,特别是年轻的人才不可或缺呀!”

“我也是这样想的。”

荀彧与荀攸相视一眼,彼此再不多言。

说起来,他们颍川荀氏因为是名门望族的缘故,从小就有专人讲解儒学、道义、兵法…

荀彧、荀攸又是聪慧绝伦,是颍川荀氏中百年一遇的奇才,真要论起来,他们对兵法才是谙熟于胸呢!

当夜,三辆马车驶入谯沛军营。

兖州的官道并不畅通,坑坑洼洼的,马车行驶的速度并不快。

马车停下,车门打开,曹仁与夏侯渊发现,不单单是卫弘来了,还有两位气质不凡,儒生打扮的男人。

汉朝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,儒生的地位极高。

再加上…现在兖州的情形,对有识之士望眼欲穿,曹仁与夏侯渊自然对荀彧、荀攸表现的极为客气。

“卫老,没想到你还亲自赶来!”曹仁亲自去迎卫弘,毕竟是‘金主爸爸’,纵然是大哥曹操都礼遇有加,更别说曹仁了。

“曹将军,我也是好奇,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就妄言读过千卷书,还通晓兵法,实在是匪夷所思。”卫弘一缕胡须。“曹将军心善,莫要被人骗了,我特地带来了两位先生,且考他一下。”

这…

曹仁挠了挠头…

既然是卫弘的意思,他自然不能去阻止。

“卫老,两位先生,这边请…”

曹仁引着卫弘、荀彧、荀攸步入了大帐之内。

陆羽与蔡昭姬一早就等候在这里,卫弘扫视了一遍她俩,他们的穿着并不光鲜,但这姐弟俩的面颊与气质,一个清丽、一个清俊倒是颇为惹人注目。

只是,蔡昭姬身上还有些许诗书的才情气息,这个年轻少年就有点…

平平无奇,没错就是平平无奇!

呀我知道,这可不是一个看脸蛋的年代,如此少年,在私塾里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,实在是平平无奇!

“蔡琰姑娘,这位是陈留郡的卫弘卫老,这两位是…”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